元旦是指一年伊始,即公歷的1月1日,是世界多數(shù)國家通稱的“新年”,也被稱為“新歷年”“陽歷年”。元,謂“始”,凡數(shù)之始稱為“元”;旦,謂“日”;“元旦”即“初始之日”的意思?!霸币辉~通常指歷法中的首月首日,如陰歷“正月一日”、陽歷“1月1旦”等。在中國歷史上,“正月一日”有許多稱謂,如元旦、元日、元正、元辰、元春、上日、元朔等
元旦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其背后有很多美好的民間故事,其實關(guān)于元旦節(jié)最著名的民間故事,要從元旦節(jié)的由來說起。說起元旦節(jié),其實還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時期,話說當時堯帝勤政為民,一生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,堯也并沒有把部落傳給兒子,而是選擇了品德高尚、能力突出的舜。在這之后,舜又把位子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。后來人們把舜祭祀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,正月初一稱為“元旦”,這就是元旦的由來。
(元旦場景圖)
在每年的元旦這一天,我國會有祭神佛、拜祭先人、貼春聯(lián)、放鞭炮、殺三生、吃團圓飯等等一些習(xí)俗。中國元旦原是農(nóng)歷正月初一,在古代是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。那一天,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,如祭諸神祭先祖,寫門對掛春聯(lián),書寫福字、舞龍燈。
在宮廷中的元旦是相當?shù)穆≈胤比A,而尋常百姓過元旦同樣是非常的熱鬧。在元旦這天的早上,家家戶戶都會早早地起床,然后梳洗打扮,并且穿上新衣,走親訪友,相互祝福。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、祭祖先、貼春聯(lián)、放鞭炮、守歲、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“社火”等娛樂歡慶活動。
元旦的習(xí)俗還有吃餃子。每到元旦佳節(jié),北方人都會吃餃子,元旦節(jié)吃餃子的習(xí)俗,興盛于明清時期,《曲沃縣志》記載:“二日制扁食包金,邀婿爭福。元旦節(jié)吃餃子的花樣多種多樣,餃子的餡料有豬肉餡、魚肉餡、三鮮餡、韭菜餡、牛肉餡、羊肉餡、香菇餡、番茄雞蛋餡等,還有冠頂餃、蝴蝶餃、金魚餃、花邊餃等多種多樣的形態(tài)。
而南方人則流行吃年糕。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,明末《帝京景物略》卷二中有記載,“夙興盥激,吃棗糕,日年年糕”。年糕和"年年高"諧音,有很好的寓意,也寄托著人們很好的希望,有詩稱年糕:“年糕寓意稍云深,白色如銀黃色金。年歲盼高時時利,虔誠默祝望財臨。”
(元旦場景圖)
看完了我國元旦習(xí)俗,我們?nèi)タ纯词澜绺鞯厥侨绾味冗^元旦佳節(jié)的。
對于日本來說,他們的國家是非常的重視新年的,在每年的12月29日–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,因為是日本最重視的節(jié)日,所以又被稱為是正月。到了新年這天,家家戶戶都會用門松裝飾。門松就是用松、竹等綠色植物制作而成的,是放在家門口作為迎接神的標志物,一般要裝飾為7日左右,只有送完神才能拆走。
英國人會在除夕的夜晚,帶著糕點和酒出門拜訪。他們拜訪親友的時候,都是直接走進門,而不會敲門。根據(jù)英國的習(xí)俗,就是說在除夕之夜,走進家門的人,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,預(yù)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。所以在進入親友在做客的時候,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,祝福主人“開門大吉”。
在西班牙,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新年習(xí)俗,那就 是要吃 12 粒葡萄。當?shù)褂嫊r的午夜鐘聲開始響起, 每敲打一下,就要吃一粒葡萄,因為每一粒葡萄代 表新的一年里每一個月的好運氣。
(元旦場景圖)
意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,當夜幕開始降臨,成千上萬的人們涌向街頭,點燃爆竹和焰火,甚至鳴放真槍實彈。男男女女翩翩起舞,直至午夜。家家戶戶收拾舊物,將屋子里一些可打碎的東西,摔個粉碎,舊盆子、瓶瓶罐罐統(tǒng)統(tǒng)扔到門外,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,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(tǒng)方式。
丹麥人會往自己或者朋友家的門上砸舊盤子和 杯子,希望這些器皿可以帶走壞運氣。同時,他們 還站在椅子上,一起在午夜時分跳下,象征著“跳 躍到一月”,希望能帶來好運。
在希臘,作為新年重生的象征,洋蔥會在新年 前夕被掛在家門口。當新的一年到來,家長們會用 洋蔥敲打小孩子們的腦門兒叫他們起床。
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,元旦作為新年第一天人們都寄予了美好的愿望,用好的美食去慶祝,享受短暫的團圓,這是一年中為數(shù)不多的團圓飯了!